国家林业局政府网3月7日讯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林业部门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显得愈加重要,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我们应注重下面两个问题。
一、认清森林资源现状对森林防火工作的不利影响
森林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载体,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杠杆,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森林既是碳汇,又是碳源。增加森林资源就能增加碳吸收,破坏和减少森林就会增加碳排放。森林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上两大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在调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地圈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能量与物质交换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我省森工林区是重要的林木产品生产和储备基地。建国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4.8亿立方米。 由于经过多年采伐,原始红松林作为顶级群落已寥寥无几。森林植物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森林质量大幅下降。同龄纯林增加,异龄复层林减少,优势树种面积萎缩,龄组结构严重失衡。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区域内江河水量减少、坡地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农田出现沙化。种种迹象表明,天然生态系统已开始出现逆向演替的迹象。
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作为东北、华北乃至东北亚重要生态屏障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虽然森林面积、蓄积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可采资源进一步减少。一是林龄组结构严重失衡。在有林地面积和蓄积中,中幼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面积比为81:15:4,蓄积比为75:19:6,中幼龄林占据绝大比重,商品林区森林可采资源基本枯竭。二是林分质量总体不高。乔木林公顷蓄积87.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1.5%,世界平均水平的79.5%;林分平均胸径13.4厘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厘米,30厘米以上的大径树木所剩无几;以珍贵树木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蓄积仅占5%,单层林比重高达95%以上。
由于林分密度变小,林中剩余物增多,森林透气性大、郁闭度差、质量下降,森林的防护作用减弱,生态功能弱化,可燃物水汽蒸发快。在浅山区,尤其是靠近大的江河的宜耕宜农地域,林相更加破碎,农田蚕食林地,次生林以硬杂木为主,林内杂草丛生,春秋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公路网密度低,很多运材路、防火公路路况极差,部分桥梁无法通车,扑火兵力不能及时到达,影响了扑火效率。随着森林资源的匮乏,木材产量的减少,剩余劳动力的逐年增加,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更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干旱、少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增多,火险等级加大。在上述森林资源条件下极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大火会使多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大面积森林毁于一旦,直接影响着林区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严防”、“快扑”是森林防火的关键词,也是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
“严防”就是严格控制火源,不发生或减少火情发生的次数。“严防”主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达到“严防”的目的关键是人的作为。在“严防”的环节上,应当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全面了解森工林区火灾是怎么发生的?火灾为什么发生?常在什么时段发生?每种火因发生次数多少?在那里发生?谁引起的火灾等问题。在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森工系统森林火灾预防工作规程或标准手册,涵盖宣传教育、预防技术工程和依法行政措施三个方面,细化、量化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成效。明确总局、林管局、林业局、林场(所)和居民四个层次的预防森林火灾的任务。动员森工林区党政工群、厂矿企业、公安司法、文教卫生、商贸流通等组织实体全方位、多层次的力量参与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预防、宣传、坚持上下一条线。检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在林场(所)生产生活的每个居民身上,创造出百万林区人民明确预防森林火灾工作标准、明确肩负的预防责任、形成全林区同心协力开展森林火灾预防的长效工作局面。
2、以林场(所)小班为单位,进行全面的踏查,查清与森林相接农田的所有人,落实好农田所有人森林火灾预防责任。森工林区农林相间地区也是火情多发区,春种秋收,正是高火险时段,农事用火引起森林火警、火灾频繁发生。明知道火是从田边烧秸稞、或蚕食林地垦荒起火的,但不知这地是谁的,往往找不到弄火的当事人,也处理不了什么人。查清了与森林相连接的农田所有人,标绘于图,会有效地减少火情发生次数。
3、依据可燃物类型、地形、交通状况划分预防等级区域。火蔓延的速度与可燃物的种类、排列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短时间内失去控制、蔓延速度快、火场面积大、火线长、造成影响大、扑救难度大、扑救时间长、消耗人力财力多的火场,多初发在纤细可燃物多的地方,在这样地域发生的火情,常与在江河打鱼摸蛤蟆、狩猎的人员吸烟、弄火有关,应采取增加巡查密度、清山清河套等措施,减少火情发生的隐患。林场(所)、村屯应对这部分人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侧重对他们进行预防森林火灾教育,将防火责任层层落实的机关部门和协管单位。纳入考核目标体系。
4、森林火灾的预防应延伸到在林区内居住的非森工系统的工矿企业和农民。在森工林区散居着农垦、地矿、农村的居民,守着林区,靠山吃山,生产生活用火,对森林火灾的发生负有一定的责任,而他们是非林业居民,防火意识不如林业居民强,林业局在与地方合作共建,发展地域经济过程中,应当与所在县(市)森林防火部门合作,妥善解决森工林区与县(市)林区森林防火部门联防联动,联合预防、处罚、扑救的问题,尤其要重点防范非森工林区四处起火,火蔓延到与森工林区相连森林的问题。
5、在火情频发的地域,以林场(所)为单位,组织召开有引发荒火、森林火警、森林火灾人员、农民、林业居民等高危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了解用火原因,用火习惯、用火思维,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疏堵有机结合,妥善解决生活在最底层百姓生产、生活切实存在问题,特别要注意解决生活困难群体的生活、生存问题,使他们心平气顺,生产、生活能有着落。减少这部分人的野外用火行为。
6、妥善处理报复性人为纵火行为。随着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改革、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林区集中生产任务减少,富余人员多,靠单位收入日常生活拮据的等原因,各种利益矛盾不断出现,人为纵火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对这种行为即要依法惩处,又要正视暴露出的矛盾,要解决好引起矛盾的深层次问题,矛盾没解决好,还会出现新问题,纵火往往多发生在大风、干旱、高温、火蔓延速度快的高火险时段,有时产生连锁效应,导致火越打越多、越打越大。有的矛盾一时解决不了,只能靠林区的改革、发展逐步解决,但不能忽视多数百姓反映的问题,要加以耐心、合理的解释和引导,防止走极端。
7、整合预防森林火灾的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宣传媒介。通过宣传使林区居民全方位地了解森林是陆地生态主体的作用、了解森林防火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关系,森林防火的历史、林火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森工林区森林的现状、森林对林区人民现在和未来赖以生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法院对火案的庭审记实、查处的案例,进行密集的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常态宣传,达到每个林区居民都是受众对象。
8、利用飞机机动灵活、俯视面积大、速度快的特性,根据未来天气72小时、48小时、24小时天气预报和天气雷达观测的航路云的实况,在高火险期有针对性对重点地域的沟塘、山脚和河套进行低空、超低空巡逻,观察物候的变化和人员活动的情况,反馈给林业局防火部门。对正在违规烧荒的采取超低空俯冲、落地等方式,阻止其用火行为,增强飞机的震慑力。
“快扑”,就是出现火情时,能快速扑救,“打早、打小、打了”,不蔓延成重、特大森林火灾,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要做到“快扑”,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目标是工作的追求。一切工作必须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围绕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一切措施也必须围绕目标的实现来确立。人力物力财力也必须围绕目标的实现来投入,工作节奏也要依据目标的实现来调整。无论是空中还是地面,一概不能莫外。
二是必须在火初发阶段,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地面巡逻、高山了望、飞机巡护、卫星监测四位一体的立体观测体系,应当发挥各自之长,补充其它之短,都必须树立“我要力争比你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工作原则。提高各自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的比率。为“快扑”创造先决条件。
三是火情信息传递实时、准确、全面。利用有线电话、无线短波、超短波、移动电话、网络传输、短信构建的信息传输平台,从地面或空中将火情信息实时、准确、全面地传输到地面防火部门,重要的是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详实。
四是扑火决策的速度和正确性。扑火决策的速度和正确性来源于决策者对火情发生地点的地形、可燃物种类、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扑火力量的熟知程度,以及对未来天气条件、火蔓延趋势判断的准确性、对扑火战略战术的把握程度和组织指挥能力。
五是扑火队的装备和战斗力。装备齐全、搭配得当、训练有素、纪律性强的扑火队,战斗力强,应侧重这样扑火队的建设,保证其人员的相对稳定,解决工资待遇等问题。
六是地空联动,警民配合,专群结合,适时、适地、适机调动各种力量快速出动扑救森林火灾。即要防止对火发展态势估计过低,初次投入扑火力量不足,火失去控制,又要防止对火的危险性预期过大,投入兵力过多,兵力不能围火场展开,造成“看火”的多于“打火”的。还要切实注意扑大火的组织指挥层次、组织指挥秩序、扑火战略战术的运用、扑火技术手段、兵力调动、决战时机、后勤保障等等问题。防止人和直升机越上越多,全盘排兵布阵却越来越弱,各支扑火力量缺少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或怠战,打内线火,火线不能扣头,乱点迎面火,火越打越大的混乱扑救态势在森工林区出现。
“严防”“快扑”是保障森林防火长治久安的两辆战车,必须并驾齐驱。若严防不到位,在某一地域同时狼烟四起,超出扑火力量的应付能力,不知先扑救哪一个火场,何谈“快扑”;反之,严防之下偶发火情,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出兵扑救,在火场初发阶段贻误战机,蔓延成大灾,严防也就失去了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