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政府网4月28日讯
巍巍兴安,茫茫林海。被称之为“北疆林海、绿色长城”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对维护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生态平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承担着这片神圣沃土的森林航空消防任务的根河航空护林站,自1966年建站以来,经历了“四统五分”的曲折发展历程。翔蓝天,巡山川,护浩瀚林海;重科技,谋发展,卫绿色家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森林航空消防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特别是近十年来,根河航站在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和东北航空护林中心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站上下和衷共济,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齐心协力奔目标,硕果累累满枝头。
一、发展历程
建站伊始,根河航空护林站一无所有,从零开始,头顶蓝天,脚踏荒土,以茅草围屋,与油灯为伴,像一个刚刚学步的孩童,一路蹒跚走来。当时工作环境十分简陋,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然而,根航人没有因困难的阻挠而踌躇不前。为了不断发展壮大,航站几代领导带领职工发扬“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勤奋节俭、无私奉献”的精神,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谋局部篇,长远规划。提出了“场站建设标准化,航空消防科学化,飞行保障安全化,通讯信息网络化,专业队伍知识化,站队消防一体化,业务管理规范化,办公管理现代化,食宿管理宾馆化,场区环境园林化”的“十化”总体发展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多年来,根河航站在底子薄,基础差的情况下,航站领导班子和谐团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以团结促发展,以科技求创新,不断加强场站建设,努力改善工作环境。从1966年到2007年共投资1700多万元用于基本建设。延长主跑道,修建副跑道,增设夜航灯,改造综合楼,逐步把航站发展建设成为第一个具备夜航能力的一流航站。先后投资60多万元购置了大量的通讯、导航、多媒体等现代化业务办公设备,尤其是等离子交互式书写屏、空中视频传输和电子地形图等设备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航站的调度指挥、航行保障和科学消防能力。为了更好地满足于林区的防火需要,恢复建设了满归直升机航站。顺利接收了地面航行保障系统。从而扩大了航站的业务功能,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组织实施,成为全功能航站。同时,不断加强场区硬化、绿化和美化,达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效果。由最初的7名职工扩编到当今的55名职工,由过去的3个科室发展到现在的8个科室。航站党组织也由支部逐级晋升为总支、党委。这不仅是上级组织部门对航站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根河航站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如今,航站面貌发生了量的改变,质的飞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科技成就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站”是根航人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以一惯之。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在站领导的带领下,经过根河航站科技小组全体人员的不断开拓创新和努力进取,先后研究开发了索降灭火、吊桶灭火、滑降灭火、航空广播器、机腹式水箱灭火、直升机吊挂宣传条幅和吊囊灭火等多项技术。这些灭火技术的诞生饱含着根航人的辛勤和汗水,折射出根航人的爱岗和敬业。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属国内首创,提高了航空灭火能力,对预防和扑救火灾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其中,吊桶灭火和索降灭火两项技术成果分别荣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成绩面前根航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2003年受国家林业局的委托,站领导组织业务人员精心编写了《航空护林站管理规范》。共10章34节228条,45万多字。为推动全国航空护林站场站建设和业务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有11人先后在《森林防火》、《通用航空》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40余篇有学术价值的专业技术论文。
三、表彰嘉奖
“盛世兴林,防火为先”。多年来,根河航站始终以业务工作为中心,将飞行灭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根河航站承担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16个林业局、2个国有林管理分局和2个管护局的森林航空消防任务,巡护区横跨四个市(旗),面积1000多万公顷。下设满归直升机航站,同时还承担着加格达奇内蒙前指的任务,森林航空消防任务十分艰巨。
在火灾的扑救中,根河航站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灭火方针为指导,本着“安全、快速、高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想火场之所想,急火场之所急,充分发挥森林航空消防快速反应、机动灵活的空中优势,合理运用机降、吊桶、索降、滑降、化灭等多项森林航空消防灭火技术,与地面扑火队伍密切配合,准确侦察火场情况、提出最佳灭火方案、快速运送兵力给养、及时扼制肆虐火头。多年来,先后参加了 1987年的“5.6”大火、2002年“7.28”夏季雷击火等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据统计,自1967年到2007年根河航站共参与了459起森林火灾的扑救,飞行了14091:47小时,6787架次,机降扑火队员16175人次,索(滑)降了128人次,开辟了14个机降场地,吊桶洒水379桶,657吨,化学灭火洒液304吨,喷洒阻火隔离带15330米,运送给养105.05吨。充分发挥了森林航空消防的灭火尖兵作用,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成绩突出,先后有30多人次获得省部级、地委级、县团级“防火模范”和“扑火尖兵”,航站集体也多次受到国家林业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与嘉奖。
四、管理创新
航站领导重视管理工作,在管理上打破常规,推陈出新。
1、强化日常管理。
在行政管理上,做到领导有情、制度无情、管理绝情;讲效益、更讲绩效,讲文评、更讲水平;航站领导把握方向做正确的事,环节干部注重能力把事做正确,普通职工讲求效率正确地做事。在人事管理上,主张干部年轻化,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岗位聘任制,以年度述职、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激励干部,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在思想管理上,重视职工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强学习,树立“爱岗敬业、爱站如家”的团队精神,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战斗集体,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能征善战”的知识化专业队伍。
2、重视人才培养。
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保障人才。要求航站职工“内强素质、外树形像”,打造一人多职、一职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创建学习型单位,让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先后有21人获得了第二文凭,提高了职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注重业务后备力量的培养,引进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飞行观察员队伍中去,使飞行队伍呈梯次发展。
3、提高职工待遇。
站领导践行“三个代表”,关注民意民生,以能力定岗位、以岗位定工资、以贡献定收入。“小河有水大河满”,实行工资、奖金、补助、福利多元化的全面薪酬制度,不断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有病能看、衣食不难”,提高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加强宣传力度。
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思想,提倡“酒香就怕巷子深,卖酒就得勤吆喝”的新观念,通过刊物、报纸、网络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大力弘扬森林航空消防事业。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如今,通过根航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根河航站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森林航空消防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乘着改革的春风,扬起奋进的风帆,百舸争流,乘势而上,朝着规范化航站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