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系统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扑救呼中雷击火纪实
2010年6月26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发生雷击火。东航系统加格达奇航站接到地防指命令后,站长徐忠忱同志立即组织班子成员召开站长办公会议,迅速通知有关业务人员做好扑火准备,各科室立即行动起来,分头行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7时30分,站长徐忠忱陪同林管局副局长杨胜利乘座AS-350 7424飞机直飞火场。17时40分米-171 7834飞机载10名森警队员去机降1号火场,机长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领导和扑火队员机降到预定位置。20时零8分由指挥车、运油车、宿营车、加油车、餐饮车,调度员、管制员、油料员等组成的移动航站,经过五个小时的奔波火速到达了呼源林场,到场后选到飞机可降的着陆场立即开始架设天线、电台,指挥飞机在火场作业。
站长徐忠忱同志是特级飞行观察员,呼中的火也是特殊的火,到了前指后,徐站长立即组织移动航站人员召开会议,明确分工。随后他带着飞行包自己亲自上飞机侦察火场、标图、指挥飞行作业,飞行准确无误,把第一手准确详细的火场资料(风向、风速、火势、面积、火强度)报告给前线总指挥部,为总前指的科学决策、为扑打这场山火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在八个昼夜的工作中,使他忘记了自己的通风病和高血压,把26个火场的坐标都记在头脑当中,做到了了如指掌,在驾驶员不足时,他亲自驾车去前指汇报火场情况,为职工群众做了表率。
这次呼中雷击火、火头多、机降坐标多、天气差、飞机多、机型多、场地小、人员少,在这种特殊的诸多不利条件之下,加格达奇航站管制员孙成金同志,凭着自己多年的管制经验使我们这10架直升机,多种机型在一个小飞行区飞行,没出现任何问题。调度员金井立同志工作起来废侵忘食,夜以继日,早上天一亮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深夜,从不叫苦叫累,10多天来从没有睡一个囫囵觉。航护科长兼观察员姚洪涛,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看见扑火队员带的给养少,主动把自己的棉衣及食品送给扑火队员。他针对多个火场的特殊形势,及时、准确布兵和调整兵力,为扑火队员及时送去扑火物资,受到了前指领导、扑火队员和机组的高度赞扬。
在扑打呼中雷击火战斗中,航站共调入直升飞机十架,其中米-26一架、直九一架、K-32一架、AS-350两架、米-171四架、米-8一架,这些分别来自陆航、青岛、哈尔滨等不同公司的飞行人员虽然有的都不熟悉,但他们精诚团结、互相配合,做到小机让大机、单机让机群,在可飞可不飞的两可间,他们积极坚持飞行,无论是火情侦察、机降灭火、空运给养、吊桶灭火都做到万无一失。特别是K-32直升机是吊桶取水灭火专用机,一次性可吊水5吨,该机非常适用在地形复杂的区域进行吊水灭火,大大缩短了取水的往返时间,在这次灭火战斗中K-32飞机平均每几分钟就灭火一次,其飞行灵活机动,共计吊桶80余次,洒水300余吨,受到前指领导的好评。AS-350 7424飞机是本次战役的主要指挥机,机长奕元滨是我们航空护林的老伙伴,曾多次去南极飞行。其飞行经验丰富,特别对大兴安岭的地形也很熟悉。在这次扑火战斗中,他随时飞行随时请示,还帮助观察员观察火场态势。副站长宋国芳同志年过半百患糖尿病一天飞行7小时,被职工称为疾病脱不胯的硬汉子。油车司机张庆华负责为临时航站送航油,10天中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往返加区5次,安全行程两千余公里。
加格达奇航站在扑救这次山火战斗中,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站长徐忠忱同志常说:“千斤重担一人挑,累断肋骨折断腰;千斤重担大家挑,重人拾柴火焰高”,航站班子四名处级干部全部到位,分布在前指坐台值班、空中飞行指挥、后勤综合协调、观察飞行等要害部位,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党员十名这是完成飞行任务的关键所在。
经过8个昼夜的艰苦战斗,7月3日12时山火全部扑灭。截止7月3日,累计飞行200小时25分,机降44架次743人、吊桶114架次570吨水,扑打火线长9950米、运给养16架次18.4吨、侦察火场55架次。
10多天来,加格达奇航站在火场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为了保护国家生态资源,保卫森林的安全,守护这一方水土不遭受火魔的吞噬,餐风露宿、风雨无阻地一路走来;哪里有火情,哪里就有这支天兵的身影;哪里有危险,这支银鹰战队就会出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