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納迪士尼環球哥倫比亞派拉蒙class=notpageimage| 目前全球五大電影公司的總部都位於洛杉磯都會區,其中迪士尼影業、華納兄弟影業和環球影業的總部位於聖費爾南多谷;派拉蒙影業總部位於好萊塢區;哥倫比亞影業總部位於西區(英語:Westside (Los Angeles County))。
主要電影公司(英語:Major Film Studios)指的是那些每年推出大量電影新作品並在特定市場始終保持較大份額票房收入的製片及發行公司。在美國及國際市場上,主要電影公司(通常簡稱為「巨頭公司」)一般被認為是五家從事多元化經營的傳媒集團;其旗下從事電影製作和發行的子公司合計占據了美國市場票房總收入的80%到85%[1][2][3][4]。同時,這個名詞也可以更具體地指代這些傳媒集團旗下的主要電影業務子公司。
自電影產業誕生起,美國的電影公司就主宰了美國乃至全球的電影工業,這受益於美國電影公司的強大先發優勢(英語:First-mover advantage)。因為美國電影公司是最早將電影製作產業化,並掌握了可以大規模生產和發行具有廣泛跨文化吸引力的高質量電影作品的能力[5]。如今,五大電影公司——環球影業、派拉蒙影業、華納兄弟影業、迪士尼影業和哥倫比亞影業——每年定期向全球所有重要的電影市場(即可支配收入足以支付消費者任意觀看電影費用的地方)發行數百部電影。如果一部電影想要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儘可能多影院觀眾的觀看,那麼它「幾乎不可能」不是由某個主要電影公司所發行的電影[4]。
整體概況[編輯]
自好萊塢黃金時代以來,五大電影巨頭公司就一直是最活躍的電影製片廠。派拉蒙影業與華納兄弟從開始便是最初的「五大電影巨頭」;但是環球影業與哥倫比亞影業則是僅次於「五大電影巨頭」的「三大電影小巨頭」。而當時還名叫華特迪士尼製作公司的華特迪士尼影業則在整個黃金時代都是一家獨立製片公司;1950年代成為一家「小巨頭公司」;而在1980年代中期發展成為「巨頭公司」。聯藝影業則是另一家「三大電影小巨頭」,這是一家專門為幾個獨立電影製片人發行電影的公司。後來聯藝影業開始自己生產電影並發展到「准大巨頭」的地位,但隨後其就被米高梅影業所收購。哥倫比亞影業是一家兼有製片和發行業務的電影公司,它與三星影業一起被索尼所收購;隨後其又成為索尼影視娛樂集團的一部分。隨著索尼加入到「五大巨頭」行列,它與20世紀福斯、華納兄弟、環球影業、迪士尼和派拉蒙影業一起組成過來新的「六大巨頭」[6][7]。米高梅影業、雷電華影業、20世紀福斯影業都曾經是當年的「五大電影巨頭」,但如今僅以小巨頭、小型獨立公司以及迪士尼旗下子公司的形式存在;特別是20世紀福斯影業,隨著它的被收購,「六大巨頭」的時代也宣告終結[8]。
五大巨頭旗下的旗艦電影公司的地址彼此之間相距24公里(15英里);而其中的迪士尼是唯一一家由同一母集團控制的電影公司,同時也是唯一一家母公司與旗艦電影公司位於同一辦公樓的電影公司。在迪士尼收購20世紀福斯之前,迪士尼團隊都在美國洛杉磯的迪士尼片場工作[9][10]。華納兄弟、派拉蒙、環球和哥倫比亞都曾經屬於過很多公司,但現在它們主要分別向總部位於達拉斯(AT&T)、紐約(維亞康姆CBS)、費城(康卡斯特)和東京(索尼)等地區的母集團負責。此外,迪士尼和哥倫比亞是目前僅有的母公司總部仍位於太平洋沿岸的電影公司。目前五大巨頭中只有派拉蒙的基地還在好萊塢;而哥倫比亞則在卡爾弗城,它倆是唯二公司在洛杉磯市市區範圍(英語:City limits)內。迪士尼和華納兄弟在伯班克,環球則在尚未建制的環球市。
現在,五大巨頭通過自己的發行網絡控制自己的子公司,這些子公司或專注於藝術電影(例如環球旗下的焦點影業),或專注於類型電影(例如索尼旗下的幕寶電影)。而在2008年到2010年期間,其中一些專門廠牌被迫關閉或出售。「五大電影巨頭」這個名詞主要是與那些規模較小的製作、發行或兼具上述兩者業務的電影公司相對來說;那些在規模較小的製作及發行公司里處於領先地位的電影公司也被稱為「小巨頭」,例如:獅門公司和STX娛樂。在1998年到2005年期間,儘管夢工廠的影片產量與巨頭公司有著顯著差距,但仍由於其在票房市場上的高份額而被認為是「第七巨頭」。2006年,夢工廠被派拉蒙公司的母公司維亞康姆收購。2008年年底,夢工廠再次成為一家獨立製片公司,其影片發行由迪士尼旗下的正金石影業負責;2016年,夢工廠的影片發行合約轉由環球影業負責。
如今,五大電影公司是全球電影產業的主要支持者與發行商;那些掛著其廠標的電影實際上大部分是由獨立的製片公司負責製作,這些製片公司或是長期運營或是專門為製作某部電影而建立的實體。這些特別實體只是簡單地擁有使用攝影棚的權力,但它們卻無權參與其所製作電影的發行工作。儘管電影巨頭們也會偶爾從事少量電影的製片業務,但它們的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開發、融資、推廣和銷售等方面。這些業務通常在洛杉磯或周邊地區執行;而被稱為外逃製作(英語:Runaway production)的方式則意味著大部分電影的外景拍攝絕大部分或全部在洛杉磯以外的地方進行。
大巨頭[編輯]
現任[編輯]
電影母公司(傳媒集團)
旗艦電影公司
次旗艦電影公司
成立年份
藝術片 / 獨立片廠牌
類型片 / B級片廠牌
動畫廠牌
其他廠牌
院線家庭娛樂發行廠牌
串流媒體廠牌
北美地區市場份額(2022年度)[11]
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華特迪士尼公司)
華特迪士尼電影公司
20世紀電影公司
1923年10月16日
1935年5月31日
A&E獨立電影(50%)Hulu紀錄電影探照燈電影
迪士尼自然電影ESPN電影(英語:ESPN Films)(80%)盧卡斯電影漫威電影國家地理紀錄電影(英語:National Geographic Global Networks)(73%)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20世紀動畫(英語:20th Century Animation)盧卡斯電影動畫(英語:20th Century Animation)漫威電影動畫(英語:Marvel Studios Animation)
A&E電影二十世紀家庭電影星空電影(英語:Star Studios)第20數字工作室(英語:20th Digital Studio)攝政企業(20%)漫威娛樂
迪士尼平台發行(英語:Disney Media Distribution)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迪士尼-索尼發行合資[12]華特迪士尼家庭娛樂
Disney+HuluESPN+Disney+ HotstarStar+
27.36%
NBC環球集團(康卡斯特公司)
環球電影公司
1912年4月30日
焦點電影公司
焦點世界電影公司沃克泰托電影公司
夢工廠動畫公司(大創意娛樂公司(英語:Big Idea Entertainment))照明娛樂公司(巴黎照明動畫(英語:Illumination Studios Paris))環球動畫工作室(英語:Universal Animation Studios)
安倍林合夥(英語:Amblin Partners)(小股東)嘉年華電影公司墊板公司合資日本NBC環球娛樂OTL發行環球1440娛樂(英語:Universal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WT2製作
環球影業發行聯合國際電影公司合資
孔雀Hayu(英語:Hayu (subscription service))
22.34%
華納兄弟(華納兄弟探索)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
新線電影公司
1923年4月4日
1967年6月18日
HBO紀錄電影公司(英語:HBO Films)望遠鏡傳媒集團(英語:Spyglass Media Group)(小股東)公雞牙齒電影公司(英語:Rooster Teeth)探索紀錄電影公司
CNN電影公司(英語:CNN Films)Adult Swim電影公司DC電影公司旗艦娛樂電影公司(49%)[13]TruTV電影公司(英語:TruTV)
卡通頻道工作室宏廣卡通公司(50%)華納兄弟動畫公司華納兄弟動畫電影公司(英語:Warner Bros. Pictures Animation)華納兄弟日本動畫
合金娛樂(英語:Alloy Entertainment)城堡石娛樂Cinemax電影全屏(英語:Fullscreen (company))HBO電影(英語:HBO Films)特納娛樂日本華納兄弟
華納兄弟(發行部門)華納兄弟家庭娛樂(英語:Warner Bros. Home Emtertainment)
MaxDiscovery+(英語:Discovery+)
12.59%
派拉蒙電影集團(派拉蒙全球)
派拉蒙電影公司
1912年
米拉麥克斯(49%)
BET電影CMT電影MTV電影喜劇中心電影(英語:Comedy Central Films)尼克電影(英語:Nickelodeon Movies)派拉蒙玩家(英語:Paramount Players)VH1電影[14]
CBS之眼動畫製作公司(英語:CBS Eye Animation Productions)降世神通工作室(英語:Avatar: The Last Airbender (franchise)#Avatar Studios)MTV動畫(英語:MTV Animation)尼克動畫工作室(英語:Nickelodeon Animation Studio)派拉蒙動畫(英語:Paramount Animation)
驚嘆電影(英語:AwesomenessTV)CBS電影(英語:CBS Films)共和電影(英語:Republic Pictures)維亞康姆18電影(英語:Viacom18 Motion Pictures)(49%)維亞康姆18數字工作室
派拉蒙影業(發行部門)聯合國際電影公司(合資)
派拉蒙+諾金(英語:Noggin (brand))烏蒂(英語:Voot)
17.50%
索尼影視娛樂集團(索尼公司)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三星電影公司
1924年[15]
1982年
索尼經典電影公司
申明電影公司(英語:Affirm Films)幽靈公司(英語:Ghost Corps)幕寶電影公司第六攝影棚電影
索尼影視娛樂動畫索尼影視娛樂圖像(英語:Sony Pictures Imageworks)Crunchyroll(95%,與Aniplex共同持有)漫畫娛樂(英語:Manga Entertainment)(95%)瘋人動漫(英語:Madman Entertainment)(95%)
目的地電影左岸電影(英語:Left Bank Pictures)日本索尼影視娛樂(日語:ソニー・ピクチャーズ 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日本))3000電影[16]索尼影視全球並購(英語:Sony Pictures Worldwide Acquisitions)[17]索尼奇觀(英語:Sony Wonder)三星製作(英語:TriStar Productions)[18]Madhouse(5%)
索尼影視發行(英語: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Motion Picture Group)索尼影視家庭娛樂集團(英語:Sony Pictures Family Entertainment Group)迪士尼-索尼發行合資[12]
索尼LIV(英語:SonyLIV)CrunchyrollWakanim(英語:Wakanim)(95%,與日本索尼音樂共同持有)
12.74%
前任[編輯]
公司名
巨頭時期
備註
雷電華廣播電影
1928年-1959年
在霍華德·休斯於1948年收購這家電影公司的時候,它還是當時的五大電影公司之一。但是隨著之後一系列的運營錯誤及分拆,雷電華廣播電影作為一家電影公司在1957年的拍賣之後基本消失[19]。作為獨立電影製片公司,雷電華曾復活過好幾次;最近幾次發行電影是在2012年和2015年。
聯藝電影
1919年-1981年
三大電影小巨頭公司之一,成立之初是一家為獨立電影製片人提供發行業務的公司[19];1981年被米高梅影業收購。2019年公司以「聯藝發行」的品牌名作為一家電影發行公司而重新崛起。
米高梅影業
1924年-1986年
曾經的五大電影公司之一[19],後於1986年被泰德·特納收購,隨後他又轉售給柯克·科克里安(英語:Kirk Kerkorian)。這次出售僅保留了米高梅1986年5月之前的片庫,並導致其淪為小巨頭公司。後米高梅影業在2010年代曾兩次破產。
20世紀福斯電影
1935年-2019年
曾經的五大電影公司之一[19],後被華特迪士尼公司所收購;收購後公司改名為20世紀影業。
小巨頭[編輯]
小巨頭電影公司指的是那些規模較大的電影製作公司,但是它們的規模是要小於大巨頭電影公司並試圖與它們直接競爭[20]。
現任小巨頭[編輯]
母公司(傳媒集團)
小巨頭公司實體
成立年份
其他廠牌
北美地區票房份額(2022年)
獅門影業集團(獅門公司[21][22][23])
獅門影視公司
1962年
三藝術娛樂(英語:3 Arts Entertainment)(大股東)全球門娛樂(合資)[24]好宇宙(英語:Good Universe)磨石娛樂集團獅門首映(英語:Lionsgate Premiere)
美國漫畫娛樂(英語:Manga Entertainment)潘特里安電影(英語:Pantelion Films)(49%)路邊風景電影(英語:Roadside Attractions)(43%)頂峰娛樂
1.08%
A24
A24影業
2012年
A24國際2AM(英語:2AM (company))(支持)
1.67%
亞馬遜米高梅工作室(亞馬遜公司)[25][26]
米高梅電影公司
1924年
獵戶座影業獵戶座經典(英語:Orion Classics)
1.44%
厄洛斯STX全球集團(英語:ErosSTX)(弘毅投資 / 騰訊 / 電訊盈科 / TPG資本 / 自由全球)
STX電影公司
2014年[27]
STX數字STX家庭STX國際厄洛斯國際(英語:Eros International)
不適用
安培林集團(參與者傳媒(英語:Participant (company)) / 信實娛樂(英語:Reliance Entertainment) / 娛樂壹號(英語:Entertainment One) / 阿里巴巴影業 / 環球影業)[28]
安培林合夥(英語:Amblin Partners)
2015年
安培林娛樂夢工廠
不適用
高蒙電影公司[29]
1895年
高蒙動畫(英語:Gaumont Animation)全球門娛樂(合資)[24]
不適用
埃格蒙特集團(英語:Egmont Group)[30]
北方影業(英語:Nordisk Film)[31]
1906年
前進影業丹麥影業邁坡影業(英語:Maipo Film)Min Bio
太陽影業(英語:Solar Films)Trust Nordisk詹特羅巴(英語:Zentropa)
不適用
焦點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昆斯坦丁影業
1950年
海格莫斯影業[32]史密斯先生娛樂(英語:Mister Smith Entertainment)(小股東)[33]
不適用
猛獅控股(英語:Leonine Holding)(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勃茲)[34]
克拉斯阿特影業
1977年
克拉斯阿特經典劇場影業協和影業發行猛獅製作猛獅發行
慕尼黑電信慕尼黑電信國際優興諮詢魏德曼與博格影業[35]
不適用
曾任小巨頭[編輯]
公司名
備註
城堡石娛樂[36]
1933年被特納廣播公司收購;特納廣播公司在1996年與時代華納合併。
速成巨頭[編輯]
速成巨頭(Instant Major)是在1960年代誕生的一個名詞,指的是一家電影公司似乎在一夜之間就成為了「電影巨頭公司」[37]。1967年,有三家速成巨頭公司仿佛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其中兩家與電視網公司旗下的影視製作部門合作,故而一直持續到1973年。
全景電影發行公司(英語:Cinerama Releasing Corporation)(主要發行ABC影業公司(英語:List of films produced by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的電影)
全國通用影業(英語:National General Pictures)(主要發行電影中心影業(英語:Cinema Center Films)的電影)
聯邦聯合娛樂(英語:Commonwealth United Entertainment)
其他過去的重要實體[編輯]
發展歷史[編輯]
黃金時代之前[編輯]
黃金時代[編輯]
黃金時代之後[編輯]
華特迪士尼製片廠(英語:Walt Disney Studios (Burbank))(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環球製片廠(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環球市)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卡爾弗城)派拉蒙影業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
1950年代到1960年代[編輯]
1970年代到1980年代[編輯]
1990年代迄今[編輯]
機關變遷[編輯]
相關條目[編輯]
媒體所有權集中化
傳媒集團
美國媒體交叉所有權問題(英語:Media cross-owne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電影協會
電影公司列表
串流媒體服務提供商(英語:Streaming service provider)
參考資料[編輯]
腳註[編輯]
^ Edward Jay Epstein. The Big Picture: Money And Power in Hollywood. New York City: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05-02-15: 14-19,82,109,133 [2020-11-15]. ISBN 978158836454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 Thomas Schatz. New Hollywood, New Millennium. Warren Buckland (編). Film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Hollywood Movies. Routledge. 2009-06-03: 19-46 [2020-11-15]. ISBN 9781135895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7).
^ Ronald V. Bettig; Jeanne Lynn Hall. Big Media, Big Money: Cultural Text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2nd Edition.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2-05-04: 59-108 [2020-11-15]. ISBN 97814422042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
^ 4.0 4.1 Glyn Davis; Kay Dickinson; Lisa Patti; Amy Villarejo. Film Studies: A Global Introduction. Routledge. 2015-02-20: 299 [2020-11-15]. ISBN 97813176233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 Terry Flew.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e and Policy. SAGE. 2012: 128 [2020-11-15]. ISBN 97818478757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 Brandon Katz. How Are the Major Movie Studios Faring in the Franchise Wars?. Observer.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 Eugene. The Big Six Studios Reach Agreement with Kodak to Keep Film Alive. New York Film Academy.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 Ben Fritz. Disney Deal for Fox Would End Era of the ‘Big Six’ Studios. 華爾街日報.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2).
^ Brooks Barnes. Disney Film Boss Alan Horn Finds Success After Ouster by Warner. 紐約時報.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0).
^ Brooks Barnes. In Hollywood, a Decade of Hits Is No Longer Enough. 紐約時報.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1).
^ 存档副本. [2022-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 12.0 12.1 Nick Holdsworth. Disney, Sony team up for Russian content. 好萊塢報導. 美聯社.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 Patrick Frater. China Media Capital, Warner Bros. Seal Flagship Production Pact. Variety.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 Dave McNary. Paramount Pictures Launches New Production Division Headed by Brian Robbins. Variety.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9).
^ Leah Rozen. HOLIDAY FILMS: SCREEN GEMS; It Happened With One Movie: A Studio Transformed. 紐約時報.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8).
^ Kim Masters. Elizabeth Gabler Breaks Silence on Sony Move, Disney Exit, HarperCollins and Streaming Plans (Exclusive). 好萊塢報導.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8).
^ About Sony Pictures Worldwide Acquisitions. Sony Pictures Worldwide Acquisitions.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 Mike Fleming Jr. Tom Rothman To Launch New TriStar Productions Label For Sony. Deadline.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2).
^ 19.0 19.1 19.2 19.3 Thomas Schatz. The Studio System and Conglomerate Hollywood (PDF). Paul McDonald; Janet Wasko (編). The Contemporary Hollywood Film Industry. Wiley. 2008-02-11: 13-42 [2020-11-16]. ISBN 978140513388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15).
^ Mini-major - Slanguage Dictionary. 綜藝.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 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Corp. 彭博社.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 Company. 獅門公司.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 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 History. Funding Universe.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7).
^ 24.0 24.1 David Lieberman. Lionsgate Partners With Execs At Film Initiative Targeting Global Local Markets. Deadline.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 CASINOS AND GAMING Ousted MGM CEO explores a bid for the US movie studio: Sources. CNBC. 路透社. 2018-05-22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7).
^ Christopher Palmeri. MGM Film Studio Adopts Takeover Defense as Owners Weigh Options. 彭博社.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8).
^ David Ng. STX Entertainment files for planned IPO in Hong Kong. 洛杉磯時報.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8).
^ Liz Shackleton. Spielberg's Amblin, China's Alibaba enter strategic partnership. Screen Daily. [202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 Elsa Keslassy. Gaumont Intl. Television Staff Up L.A. Headquarter. 綜藝. [202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5).
^ Companies under the Egmont umbrella. Egmont Group. [202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6).
^ Scott Roxborough. Cannes: Participant Media Signs Output Deal With Nordisk for Amblin Films. 好萊塢報導. [202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 Scott Roxborough. Constantin Film Acquires German Production Group Hager Moss. 好萊塢報導. [202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5).
^ Leo Barraclough. David Garrett, Ralpho Borgos Hope to Take Mr. Smith Shingle to the Summit. 綜藝. [202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1).
^ Scott Roxborough. Private Equity Giant KKR Buys Herbert Kloiber's Tele Munchen Group. 好萊塢報導. [202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 Leo Barraclough. KKR-Backed German Media Conglomerate Finally Has a Name: Leonine. 綜藝. [202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6).
^ Film & TV Finance 101. Experience. [2020-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0).
^ Bob Thomas. Instant Major' Is New Term For Film Companies. The Daily Times. 美聯社. 1968-05-08.
文獻[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電影公司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電影製作公司
電影主題
David A. Cook. Lost Illusions: American Cinema in the Shadow of Watergate and Vietnam, 1970-1979 2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03-15 [2020-11-15]. ISBN 97805202326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
John Douglas Eames. The Paramount Story. Crown. 1985 [2020-11-15]. ISBN 97805175534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7).
Joel W. Finler. The Hollywood Story 1st Edition. Octopus. 1988 [2020-11-15]. ISBN 97807064286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7).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
Joel W. Finler. The Hollywood Story 3rd Edition. Wallflower Press. 2003. ISBN 9781903364666.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
Clive Hirschhorn. The Universal Story. Hamlyn. 2000 [2020-11-15]. ISBN 97806005973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7).
Clive Hirschhorn. The Columbia Story. Hamlyn. 1999 [2020-11-15]. ISBN 97806005983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7).
Richard B. Jewell; Vernon Harbin. Vernon Harbin , 編. The RKO Story. Arlington House. 1982 [2020-11-15]. ISBN 97805175465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Thomas Schatz. The Genius of the System: Hollywood Filmmaking in the Studio Era.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15-06-02 [2020-11-15]. ISBN 97816277964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Tony Thomas; Aubrey Solomon. The Films of 20th Century-Fox: A Pictoral History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Citadel Press. 1985-01-01 [2020-11-15]. ISBN 97808065095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
閱論編北美地區主要電影製片廠影視製片人聯盟 · 美國電影協會 · 加拿大電影協會(英語: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 Canada)大巨頭公司環球
焦點影業
嘉年華影業
沃克泰托影業
聯合國際影業占股50%
派拉蒙
派拉蒙演員影業(英語:Paramount Players)
共和國影業(英語:Republic Pictures)
米拉麥克斯影業占股49%
絕妙影業(英語:Awesomeness (company))
BET影業
MTV娛樂工作室
尼克樂恩影業(英語:Nickelodeon Movies)
聯合國際影業占股50%
維亞康姆18工作室(英語:Viacom18 Studios)占股13.01%
華特迪士尼
華特迪士尼影業
20世紀製片廠
20世紀家庭影業(英語:20th Century Family)
漫威影業
盧卡斯影業
星空工作室(英語:Star Studios)
攝政企業占股20%
探照燈影業
迪士尼自然影業
ESPN影業(英語:ESPN Films)占股80%
國家地理學會占股73%
A&E電視網占股50%
副媒體占股16%
葫蘆網占股67%
華納兄弟
華納兄弟影業
新線影業
卡通電視網
DC工作室
探索影業
CNN影業(英語:CNN Films)
城堡石娛樂
旗艦娛樂占股49%
HBO影業
公雞牙齒(英語:Rooster Teeth)
望遠鏡媒體(英語:Spyglass Media Group)小股東
真實電視(英語:TruTV)
威廉士街(英語:Williams Street)
探索工作室
索尼
哥倫比亞影業
三星影業
索尼影業發行(英語:Sony Pictures Motion Picture Group)
3000影業(英語:Sony Pictures Motion Picture Group)
幕寶影業
索尼影業經典
三星製作(英語:TriStar Productions)
全球併購(英語:Sony Pictures Worldwide Acquisitions)
申明影業(英語:Affirm Films)
目的地影業
6號舞台影業
捉鬼工作室(英語:Ghost Corps)
索尼奇蹟影業(英語:Sony Pictures Kids Zone)
左岸影業(英語:Left Bank Pictures)
銀門媒體(英語:Sony Pictures Television Kids)
小巨頭公司獅門影業
獅門首映影業(英語:Lionsgate Premiere)
頂峰娛樂
路邊風景影業(英語:Roadside Attractions)占股43%
潘特里安影業(英語:Pantelion Films)占股50%
好宇宙影業(英語:Good Universe)
3藝術娛樂(英語:3 Arts Entertainment)大股東
望遠鏡媒體(英語:Spyglass Media Group)占股18.9%
娛樂壹號
克里斯特影業(英語:Christal Films)
推進力影業(英語:Momentum Pictures)
亞馬遜米高梅
米高梅
獵戶座影業
獵戶座經典影業(英語:Orion Classics)
美國國際影業
光行者媒體(英語:Lightworkers Media)
安培林合夥
安培林娛樂
夢工廠
勝圖娛樂
勝圖影業
A24
A24影業
2AM影業(英語:2AM (company))財務支持
製作 / 發行水平整合公司
蘋果工作室(英語:Apple Studios)
康泰納仕娛樂(英語:Condé Nast Entertainment)
黑馬娛樂(英語:Dark Horse Entertainment)
美泰影業(英語:Mattel Films)
網飛
蘭登書屋工作室(英語:Random House Studio)
六 (公司)(英語:六公司)
學樂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育碧影視(英語:Ubisoft Film & Television)
拼盤投資公司
AGC工作室(英語:AGC Studios)
亞特拉斯娛樂
黑熊影業(英語:Black Bear Pictures)
黑標媒體(英語:Black Label Media)
布隆工作室(英語:Bron Studios)
瘋狂太陽系(英語:Mad Solar)
逃生藝術家(英語:Escape Artists)
奮進公司
電影國度娛樂(英語:FilmNation Entertainment)
哥譚集團(英語:Gotham Group)
格羅夫納公園製作(英語:Grosvenor Park Productions)
H共同體(英語:The H Collective)
ICM合夥(英語:ICM Partners)
精妙媒體(英語:Ingenious Media)
洛杉磯媒體基金會(英語:Los Angeles Media Fund)
燈籠娛樂
傳奇娛樂
媒體權利資本(英語:MRC (company))
掌星媒體(英語:PalmStar Media)
展望公園(英語:Prospect Park (production company))
天空之舞傳媒
TSG娛樂(英語:TSG Entertainment)
威秀電影
電伏影業(英語:Voltage Pictures)
已停業已解散公司迪士尼
大篷車影業(英語:Caravan Pictures)
協同影業(英語:Cinergi Pictures)
福斯2000影業(英語:Fox 2000 Pictures)
福斯原子能
福斯信仰(英語:Fox Faith)
福斯電影
好萊塢影業
新世界影業(英語:New World Pictures)
賽爾茲尼克國際影業(英語:Selznick International Pictures)
正金石影業
20世紀影業(英語:Twentieth Century Pictures)
獅門
錨灣娛樂(英語:Anchor Bay Entertainment)
藝匠娛樂(英語:Artisan Entertainment)
指令影業(英語:Mandate Pictures)
楓樹影業(英語:Maple Pictures)
序曲影業(英語:Overture Films)
三角標影業(英語:Trimark Pictures)
威思頓影業(英語:Vestron Pictures)
米高梅
21世紀影業(英語:21st Century Film Corporation)
大西洋娛樂(英語:Atlantic Entertainment Group)
坎農集團(英語:The Cannon Group, Inc.)
影司影業(英語:Cinecom)
維度影業(英語:Dimension Pictures (1970s company))
史詩製作(英語:Trans World Entertainment)
影路影業(英語:Filmways)
塞繆·高德文影業
高德文影業(英語:Goldwyn Pictures)
海姆戴爾影業(英語:Hemdale Film Corporation)
小島影業
路易斯·梅耶影業(英語:Louis B. Mayer Pictures)
大都會影業(英語:Metro Pictures)
米里施公司(英語:The Mirisch Company)
塞繆·高德文公司
塞繆·高德文製作(英語:Samuel Goldwyn Productions)
環球娛樂(英語:Trans World Entertainment)
聯美
環球
電影特區(英語:FilmDistrict)
好機器(英語:Good Machine)
格拉梅西影業(英語:Gramercy Pictures)
獨立電影(英語:Independent Moving Pictures)
內視鏡傳播(英語:Interscope Communications)
宣傳影業(英語:Propaganda Films)
薩沃伊影業(英語:Savoy Pictures)
派拉蒙
CBS戲劇影業(英語:CBS Theatrical Films)
電影中心影業(英語:Cinema Center Films)
喜劇中心影業(英語:Comedy Central Films)
聯邦聯合娛樂(英語:Commonwealth United Entertainment)
名角電影公司(英語:Famous Players Film Company)
名角—拉斯基(英語:Famous Players–Lasky)
釣魚影業(英語:Go Fish Pictures)
自由影業(英語:Liberty Films)
吉祥物影業(英語:Mascot Pictures)
派拉蒙著名製作(英語:Paramount Famous Productions)
派拉蒙優勢
瑞舍爾娛樂(英語:Rysher Entertainment)
太陽經典影業(英語:Sunn Classic Pictures)
合眾國影業(英語:United States Pictures)
索尼
科恩—勃蘭特—科恩電影(英語:Cohn-Brandt-Cohn (CBC) Film Sales Corporation)
使館影業(英語:Embassy Pictures)
帝國國際影業(英語:Empire International Pictures)
第一獨立影業(英語:First Independent Films)
凱旋影業
華納兄弟
佳線電影(英語:Fine Line Features)
第一國家影業(英語:First National Pictures)
羅瑞瑪電影娛樂(英語:Lorimar Television)
花押字影業(英語:Monogram Pictures)
全國通用影業(英語:National General Pictures)
納爾遜娛樂(英語:Nelson Entertainment)
七藝製作(英語:Seven Arts Productions)
華納兄弟—七藝(英語:Warner Bros.-Seven Arts)
華納獨立影業
美國動畫製片廠列表
閱論編電影類型按風格分類
動作片
英雄式血灑
冒險片
藝術片
傳記片
喜劇片
動作喜劇片
嘲諷電影
脫線喜劇
打鬧劇(英語:Slapstick film)
催淚片
編輯影片(英語:Compilation film)
紀錄片
文獻紀錄片
仿紀錄片
平行電影
劇情片
幽默戲劇(英語:Comedy-drama)
歷史劇電影
情節劇電影
情色電影
粉紅色電影
科教片
社會指導影片
史詩片
實驗片
剝削電影
玄幻電影
奇幻電影
comic
當代奇幻
童話
歷史奇幻
黑色電影
壞女孩電影(英語:Bad girl movies)
新黑色
Funny animal
恐怖電影
肉體恐怖
恐怖喜劇(英語:Horror comedy (genre))
生態恐怖片
自然恐怖片
心理恐怖片
變態殺人狂電影
血腥虐殺電影(英語:Splatter film)
歌舞片
推理片
色情片
男同性戀色情片
宣傳片(英語:Propaganda film)
寫實電影(英語:Reality film)
虐殺電影
愛情片
浪漫喜劇片
浪漫驚悚片(英語:romantic thriller)
科幻電影
漫畫科幻電影(英語:Comic science fiction)
超自然類型電影(英語:Supernatural drama)
生存片(英語:Survival film)
驚悚片
陰謀驚悚片
情色驚悚片
金融驚悚片
鉛黃電影
法律驚悚片
政治驚悚片
心理驚悚片
按主題分類
女性主義電影
動物電影(英語:List of films about animals)
海灘派對電影(英語:Beach party film)
黑人剝削電影
搭檔片(英語:Buddy film)
警察搭檔片(英語:Buddy cop film)
女性搭檔片(英語:Female buddy film)
食人族電影(英語:Cannibal film)
Coming-of-age
音樂會電影(英語:Concert film)
犯罪片
搶劫片
hood
黑幫電影
極道電影(英語:Yakuza film)
舞蹈
嘻哈電影(英語:Hip hop film)
災難片
世界末日類(英語:List of apocalyptic films)
毒品主題(英語:List of drug films)
stoner
反烏托邦電影(英語:List of dystopian films)
民族志電影(英語:Ethnographic film)
外星人主題(英語:List of films featuring extraterrestrials)
拾得錄影
動作片
chopsocky
持槍女孩電影
功夫片
香港動作電影
武俠片
異世界
怪獸電影
巨型怪獸電影(英語:List of giant-monster films)
吸血鬼電影(英語:Vampire film)
狼人電影(英語:Werewolf fiction#Films)
殭屍片
喪屍片
自然類紀錄片
環境問題紀錄片(英語:Environmental issues in film and television)
Outlaw biker
海盜類型(英語:Pirates in popular culture#Films)
監獄電影(英語:Prison film)
女子監獄電影(英語:Women in prison film)
強暴/復仇電影(英語:Rape and revenge film)
公路電影
日本武士電影(英語:Samurai cinema)
性慾剝削電影(英語:Sexploitation film)
生活片
運動電影
間諜片
超級英雄電影
劍客電影(英語:Swashbuckler film)
魔幻史詩片(英語:Sword-and-sandal)
劍與魔法
旅遊紀錄片
審判類電影(英語:Trial film)
Vigilante(英語:Vigilante#Works of fiction)
戰爭片
西部片
肉派(英語:Meat pie Western)
意式西部片
薩帕塔西部片
羅宋湯(英語:ostern)
游擊隊電影
匈牙利紅燴牛肉(英語:Ostern#Goulash westerns)
酸味(英語:Acid Western)
史詩西部片
北部(英語:Northern (genre))
修正主義西部片
太空(英語:Space Western)
怪誕(英語:Weird West)
倫理片
運動片
商戰
按觀眾分類
小妞電影
兒童電影
青春片
女性電影
同志片
按格式、生產分類
預告片
電影短片
劇情長片
3D電影
動畫電影
計算機動畫
定格動畫
傳統動畫
藝術電影
B級片
黑白片
大片
彩色片(英語:Color motion picture film)
邪典電影
劇情片
獨立電影
真人電影
真人動畫電影
低預算電影(英語:Low-budget film)
北美主要電影公司
惡搞影片(英語:Mockbuster)
無預算電影(英語:No budget film)
系列片(英語:Serial film)
新派劇
無聲電影
有聲電影
微電影
地下電影(英語:Underground film)
電影分類
電影主題